湘绣与苏绣、蜀绣、越绣齐名,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可分为平绣、织绣、网绣、新绣、打结绣五大类,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卷针、乱绣等编织方法。湘绣历史:湘绣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刘爱云的作品《狮子》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幅龙风图。
6、元朝时哪些地区棉 纺织业已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松江地区。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积极鼓励农桑、大力推广植棉等一系列重农政策,使元朝植棉和棉纺业迅速繁荣起来。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地域分布来看,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花纺织业已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元代时,江浙一带不仅是著名的产粮基地,也是盛产棉花和棉布的地区。根据现有材料,江浙一带的棉花产地大致如下:袁金华朝官员程聚福在《派人到浙东去掀棉花》诗中说:“我曾住在三洞三河的金华,访古却听说有羊化石,因为你喜欢棉花。
程巨富(1249 ~ 1318),程楠建昌人。至元十六年(1279年),翰林授令,吴宗朝为翰林官至。金华是浙东五洲路下辖的一个县。这首诗表明,元初,梧州金华地区已经种植了棉花和纺织品。杭州和泉州1295年,元政府开始在杭州收获木棉。大德七年(1303年),元政府派人“来杭州、泉州等地催发大衣”。
7、中国纺织史分为哪几个阶段中国大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业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和动力机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脱胶技术自然沤制法大麻最早的脱胶方法是自然沤制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种方法被用于长江流域。商周时期盛行于黄河流域。浙江前山洋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北郝城、北京平谷商代墓、陕西宝鸡西周墓、江苏六合东周墓和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麻布中均可鉴定出脱胶痕迹。
到了北魏,脱胶的一系列技术关键已经全面掌握。水质清澈的话,麻纤维的颜色会随着水的浑浊而变黑;水分充足,水分少使麻纤维变脆;沤制时间要适中。太短的话脱胶不够,难以剥皮。太长的话会脱胶太多,损伤纤维。在山区,还有冬天用温泉水浸泡软化纤维的体验。到了宋元时期,人们总结出感官鉴别法,学会了从沤麻池中麻的颜色、浓度、水温、麻面的滑腻程度来判断脱胶的程度。
8、 湖南历史朝代楚国(907951)楚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建立在湖南前后的王朝。历史上称为“马楚”(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以长沙府为都城,9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51年,南唐(十国之一)乘马、楚内乱之机,派大将军边高率军入湖南,占领长沙,楚亡。楚国的创建者是马殷,927年(天成二年),马殷被正式册封为后唐楚王。马谡沿袭帝制,改潭州为长沙为国都,在长沙建宫,建立了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10个封建割据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