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如何?中国棉纺织业南北分布特点?中国纺织工业发达地区的分布情况如何?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业是在哪里发展起来的?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棉纺织业由一种副业向一些小农家庭的主业转变。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我国东南地区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1912-1922年中国棉纺织业机制面粉业发展的原因是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于是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纺织行业和面粉行业增长最快。
有过短暂的春天(短暂的发展)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法令,激起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3.1915年,因为反对二十一条而发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4.(最重要的)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口中国的资本和商品减少。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兴产业。
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小农经济虽然还是工农业生产相结合,但是已经开始分化了。特别是在棉纺织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变化更为明显。明清时期,江南棉织品市场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全国市场:南至闽桂,北至华北、西北、东北。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棉纺织业由一种副业向一些小农家庭的主业转变。
在此基础上,棉花种植业、棉花加工业、纺纱业和织布业的社会分工发展到相当程度,形成了棉花市场和棉纱市场。经纱市场的出现反映了经纱生产的专业化,表明棉纺织业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与此同时,商人资本开始向生产领域渗透,主导了棉花染整业。在农村,商人资本成为棉纺织业社会分工的中介,通过预付货款、赊购原料、用粮棉支付棉纺织价格等手段,加强了对小生产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