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包括洋务派创办的民间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中国的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于六七十年代。造船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局的成立,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在外国企业的刺激和示范下,在洋务军事工业特别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民族工业的产生有两种途径:(1)手工业作坊引进机器,改造成现代工业企业;(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1)早期名企主要有“三厂一车间”。甲午战争前,近代商业企业有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近代商业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商人。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经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20世纪初达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巅峰,迎来了世人和后人津津乐道的所谓“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向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较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
比如,中国的棉纱市场一直被英国、日本、美国垄断,其中英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时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时期,英国棉纱和棉布产量大幅减少,对中国的产量自然减少。市场上的洋纱供应量减少,但需求量仍然很大,使得棉纱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商业资本转向棉纺厂进行投资。其次,因为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商品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益萎缩等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乌鸦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进行早期资本输出,逐渐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建立现代企业。军工行业基本上是有印章的现代企业,而民用行业基本上是基于利润、市场、价值规律的资本主义行业,仍然有印章。在外国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六七十年代产生。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私人工厂的限制,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如纺织业、面粉,1、轻工业快速发展。2.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合理,3.出现了一批实业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就,其主要表现为面粉行业和纺织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