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她的真实姓名,生卒年月,详细的身世,现在无法考证。“黄道婆”是她后人的称呼。相传黄道婆从小就是童养媳,受尽折磨和歧视。虽然她很努力,但还是逃不过公婆和老公的虐待。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就勇敢地从家里逃了出来,躲在一艘海船里,随船漂流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南崖州)。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棉花是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先在西北和西南种植,后逐渐传入内地。
4、黄道婆棉纺织技术是哪个民族黄道婆棉纺织技术属于黎族。黄道婆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作为童养媳的她,因不堪虐待,住在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她在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丝、缫丝”的织造技术。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是哪个民族的?元朝(1295-1297)年间,黄道婆回到家乡,教乡亲们改进纺织工具,制作“卷、弹、纺、织”等特种机器,织出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5、棉纺织发展为什么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棉纺织景气指数回升,行业进入结构性改革深化阶段。2018年2月全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46.99,行业景气度不高,主要是春节期间工厂放假,纺织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放缓。指数的下跌属于季节性下跌,行业整体运行处于平稳状态。春节过后,纺织服装企业陆续复工,正常生产。3月份,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大幅上升。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在传统纺织技术与新技术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纺织业也在进行转型。随着《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纺织工业正式步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其中,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纺织装备开发,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培育和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都被列入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
6、中国棉纺织史的起源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证明,我国边疆各族人民种植和利用棉花的时间远早于中原地区。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不发达,边疆地区发展起来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地区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少珍贵。到了宋代,边疆与内地交流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泛流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也逐渐传入。
1966年,浙江兰溪宋墓出土了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图二)。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我国东南地区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植物区系和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棉花最早出现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随后传播到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北路起于西北,古书称之为“西域”。宋元时期,棉花从北方和南方传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10}
7、杭州第二棉纺织厂的企业历史杭州第二棉纺织厂自1958年以来,经历了筹建、投产、发展、改制的过程。主要大事记如下:1 .1958年11月23日,萧山棉纺织厂正式成立。2.1960年5月,一个拥有锭子和1584台织机的大型纺织联合企业基本建成。3.1968年8月8日,萧山棉纺织厂更名为杭州第二棉纺织厂。4.1978年底开始承担用洋料加工30×30府绸坯布的生产任务,赢得了声誉。
{11}
6.1988年,为满足市场需求,建成了拥有2440个转杯纺头的气流纺车间,使全厂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拥有五个基础生产车间。7.1998年11月,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杭州第二棉纺织厂被压缩破产重组。同年年底,杭州中兴纺织厂成立,这是一家拥有76000锭、600台织机(包括140台无梭织机)、18000锭和1800个转杯纺头的国有企业。
8、纺织业的企业转型针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纺织专家提出企业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战略转型:一是企业要加强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质量的路线。无锡第一棉纺厂人力资源部主任认为,在外部环境日益不利于棉纺织业的情况下,过去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没有出路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纺纱技术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向连续化生产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使用人数只有6人,而中国大部分棉纺织企业的万锭使用人数在2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