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始民族行业发展地位?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工业怎么样发展?民族工业有了什么发展张謇实业救国。南宋棉纺织史纺织业-3/是其中重要的纺织业棉花,明清时期,闽东用手工纺制的木材在织布机上纺制吊坠和织布,民国早年纺织业著名实业家是穆藕初,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手工业发展的商品生产,促进了棉花纺织业由一种副业向一些小农家庭的主业转变。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春天”。短短几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增长发展。但曾经令人兴奋的“春天”是短暂的,原因如下:首先,缺乏自由的增长空间。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个发展只能是暂时的,不正常的。当时中国工业品的增加,既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又满足了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体现了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
但一战后不久,中国民族工业萎缩萧条,面粉进出口立即转为超进口。二是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很弱,这一时期建立的企业还是轻工业、重工业、小厂、大厂。很多行业没有办法发展,增加的工厂数量非常有限。纺织业从战前的231到1920年的475;但冶炼业从战前的八个增加到十二个,弱小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南宋纺织业-3/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棉花纺织业的出现。明清时期,闽东用手工纺制的木材纺制挂件和织布机。民国26,霞浦的陈克贵改造了古代的织布机,制造了木制手摇翻纱机、木制脚踏织机和整经机,并在闽东创办了第一家织造厂,生产素白布。-2月/36日,福鼎黄武等人共同出资20多台机器成立“苏苏布厂”,生产蚊帐布和格子爱国布。周宁“桃源布厂”引进浙江纺织机械,生产斜纹、格子面料。
20世纪50年代,霞浦纺织厂引进温州纺织加工技术,改造设备,制造铁木结构涡轮,将脚踏手拉布改为脚踏自动移综梭来穿线,并织造纤维布、床单布等产品。60年代初,霞浦细纱机改为捻线机,并增加了1511织机、多梭箱自动织机等新的机械设备,生产出闽东第一批色织布。20世纪60年代中期,古田纺织厂制造了24台新织机,这些织机被提供动力来纺纱和织布。霞浦纺织厂引进半自动插管落纱机代替手动插管落纱机。